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陳亮禧 《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閱讀札記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不願想起的經歷,面對這些記憶,人們往往都會選擇消極的將其封存在大腦的最深處,但這些記憶並不會因此被抹滅,反而會在你的意識里扎根,在你選擇忽略它時,趁機不斷地汲取你的生命作為養分,當你再次發現他的存在時,它已經緊緊捆綁著你,無法剝離,而〈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所寫的就是這件事。文章的主角是家裡開鎖店的男孩,文中開頭以「鎖」作為起興,闡述鎖的由來、演進以及「鎖」與「鑰匙」之間的關係,並由此切入故事主題,引出男孩各種對於「石獅子」的夢境及記憶。他在故事中為「鎖」和「廟宇」塑造了深刻的意象,引發人們對生命價值等多方面的思考。

文章的一開始作者就寫到「鎖」是爲了「阻擋開啟」而出現,還指出了鎖「由內而外」發展至「由外而內」的特點,在意象的使用上讓人們對「鎖」賦予了新的詮釋觀點。「鎖」誕生的原因是爲了保護,這證明無論在任何時代,人們在心理上都是有所恐懼的,因為這樣,「保護」才會被需要。而鎖的由內開啟轉變成由外開啟也能反映人們心理狀態越趨複雜的現象,原本自己身為被保護者轉變為被防範者,這暗示了人們由這個階段開始,可能連自己也不太相信,所以只能仰賴鑰匙的保護了。

要是我們把如此說法扣合到個人經驗來看便可得到印證。生活中有許多事是我們不想去面對的,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說,人們往往會選擇欺騙自己,把最不願面對的事鎖在心中,把自己鎖在心房之外,等到不得不面對的時候再用鑰匙把它打開,才發現它已殘破得無法挽救。故事的主角設定成鑰匙匠的孩子,又以鎖作為引子,讓人覺得故事主角似乎被無形的鎖捆綁著得不到釋放,但又不甘於此,讓人感到他是希望得到解放,掙脫這套枷鎖的。

在寫完鎖的部份後作者將焦點帶到「廟」和「石獅子」身上。這兩者在華人傳統中都扮演了「庇護者」的角色,人們對廟宇及神祗總是敬仰、敬畏的。神會用他無邊的法力庇佑眾生,賞善罰惡;而廟則是神的棲身之所,這兩者對華人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故事里透過阿蓋仔戲弄石獅子後在夢中遭到了懲罰,樹立了石獅子高高在上、不容褻瀆的守護者形象,引得主角男孩在冒犯石獅子後忐忑不安了許久。而石獅子真的出現在他的夢中時男孩沒有哭鬧,石獅子也沒有做什麽,就只是把他帶到阿姨的家門口,種下男孩後來得以從大火中救出阿姨的女兒佩佩的機緣。

故事里佩佩雖然活了下來,可是之後的生活過的並不快樂。男孩在形容經歷火災後的佩佩「眼睛常常覺得那是一個黑洞,好像這個女孩正活在某個虛空」、不擅長言語,甚至在他們搬家之後在她的新房間裝了兩重鎖。在年幼之時便面對死亡,卻不容許自己有激烈的情緒,逼自己處之以自若,卻又掩飾不了心裡的沉痛,而使這些沉痛不經意的流露在表情和他的言行上。佩佩雖然活了下來,但並沒有掙脫死亡在她心中繫上的枷鎖,她在房間多加一把鎖,把自己困在有形的空間里,想要把不愉快的感覺一起鎖起來,不願面對這些痛苦,無形中卻把自己束縛在無邊的黑暗里不能自拔,最後終於走上自殺一途,也在男孩心中留下抹殺不了的一筆。

故事中還提到了男孩遇上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經過。魔術師複製了一把男孩家的鑰匙,當男孩向他索取複製的鑰匙時,魔術師回答的話相當耐人尋味,他說:「……鑰匙是打開鎖的東西,但事實上也有些鎖是沒有鑰匙的,而有些鑰匙什麽也打開不了……」。這回答看似簡單,其中卻飽含哲理,有些鎖是沒有鑰匙的,代表鎖永遠沒有辦法被打開;有些鑰匙什麽也打開不了,代表有鑰匙也可能開不了鎖,所以無論情況如何都無法擺脫困境,就好像預言著佩佩掙脫不了枷鎖,終究會走上自殺之路一般。

在男孩的生命中,鎖、石獅子和他形成無限的輪回。因為他與石獅子的邂逅而創造了這段回憶,但這段兒時的回憶是他想忘掉的,所以男孩親手把它「鎖」了起來,後來是「石獅子」卻作為開啟他記憶的鑰匙出現,但男孩也因著「鎖」被打開而得到解放。文章的一開始提到鎖的出現是爲了「保護」,所以鎖能讓人有安全感,但鎖在無形中卻也是束縛著人們的至要關鍵,所以也會讓人感到恐懼。人們爲了自我保護而無意識地把心房鎖上,卻忘了自己沒有解開枷鎖的鑰匙,只能被動地等待那把鑰匙的出現,鑰匙遲遲不來,就只能一直活在被束縛的恐懼里。

或許我們應該說解開身上枷鎖的鑰匙一直都在,我們也知道他在那裡,可是爲了保護自己,爲了讓自己不受傷害而選擇忽視它的存在。若是要擺脫束縛,就要有面對傷害的覺悟。但正如故事里所說的,並不是每一把鑰匙都有相應的鎖,這又呼應了故事中一再刻畫的鎖和鑰匙之間的關係。作者這樣的故事編排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一步步地感受男孩的心理狀態,也不禁令人佩服他正視這些回憶的勇氣。

亮禧弟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